一、测绘类培养方案
(一)大类
1.大类名称
测绘类
2.大类培养目标
(1)大类培养目标
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出发点,秉承太阳成tyc4633“创新、创造和创业”的三创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中心,围绕国家、社会及测绘与导航行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爱国情怀与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优秀人文素养、深厚的数理基础、扎实的测绘与导航专业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开发能力,掌握测绘与导航前沿,具有创新与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引领我国测绘与导航事业发展的行业领军和拔尖创新人才。
(2)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知识、掌握空间信息快速获取与综合处理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在自然资源、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军事国防、航空航天、环保应急等领域,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生产、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测绘行业领军人才。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能够达到注册测绘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单位骨干。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① 能够利用多学科综合知识独立设计大型复杂测绘项目方案,制定合理技术路线和工作计划,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
② 熟练利用测绘学科及相关工程知识与技能指导生产,精通高精尖测量装备的使用,熟练进行测绘地理信息综合数据处理,并能对数据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③ 具有创新意识和系统思维能力,能带领团队开发专用测绘地理信息平台,创新测绘技术手段。
④ 具有法律、社会、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系统性视角,在团队协作中具有良好沟通交流能力,并具备领导和组织实施的能力。
⑤ 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测绘工程业务规则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并能够根据个人和职业发展需要,做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3)导航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出发点,秉承太阳成tyc4633“创新、创造和创业”的三创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中心,围绕国家、社会及测绘与导航行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爱国情怀与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优秀人文素养、深厚的数理基础、扎实的测绘与导航专业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开发能力,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测绘与导航前沿,具有创新与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引领我国测绘与导航事业发展的行业领军和拔尖创新人才。毕业后经过五年左右的工作和学习,应当达到以下目标:
① 熟练运用导航及相关工程知识与技能指导生产,精通主流导航软硬件装备的使用,能胜任高精度导航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解释和应用。
② 能够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独立设计复杂导航工程项目方案,制定合理技术路线和研发工作计划,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
③ 具有创新意识和系统思维能力,能带领团队开发导航系统平台和产品,创新导航技术手段。
④ 具有法律、社会、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系统性视角,在团队协作中具有良好沟通交流能力,并具备领导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⑤ 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国际规则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并能够根据个人和职业发展需要,能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3.毕业要求
(1)大类毕业要求
① 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测绘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并解决复杂的测绘领域的工程问题。(工程知识)
② 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的信息,对测绘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问题分析)
③ 能够针对测绘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编制出体现创新意识及考虑人文、社会、安全、法律和环境等因素的工作设计方案,并通过测试或实验分析其有效性。(设计/开发解决问题办法)
④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测绘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展专业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等研究工作,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研究)
⑤ 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仪器工具和信息技术等针对复杂的测绘领域的工程问题开展预测和模拟,并解释其现象。(现代工具使用)
⑥ 熟悉测绘领域的相关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测绘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工程与社会)
⑦ 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测绘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⑧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测绘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够就复杂测绘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职业规范)
⑨ 能够在地球空间信息等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人、团体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能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个人和团队工作)
⑩ 能够就复杂测绘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档、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行沟通和交流。(沟通交流)
⑪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用于测绘产品开发、技术推广和流程优化等过程。(项目和工程管理)
⑫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终身学习)
(2)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要求
① 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并解决复杂的测绘工程问题。
② 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测绘科学等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的信息,对复杂测绘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获得有效结论。
③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满足特定复杂测绘工程需求的解决方案,并能体现创新意识及考虑人文、社会、安全、法律和环境等因素。
④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测绘工程问题开展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等研究工作,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⑤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仪器工具和信息技术等针对复杂测绘工程问题开展模拟和预测,并解释其现象。
⑥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测绘工程专业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测绘领域的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⑦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测绘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⑧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测绘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⑨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测绘领域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责任人的角色。
⑩ 沟通:能够就测绘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档、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行沟通和交流。
⑪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应用于测绘领域的工程实践,为解决复杂的测绘工程问题提供保障。
⑫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测绘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3)导航工程专业毕业要求
①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导航工程实践,解决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②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导航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导航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③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导航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导航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④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导航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⑤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导航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⑥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导航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⑦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⑧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⑨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⑩ 沟通:能够就复杂导航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⑪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⑫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导航科技发展和行业进步的能力。
4.大类平台课程
大类平台课程8门:测绘学概论、导航概论、C/C++程序设计、数字地形测量学、数字地形测量学实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数字图像处理。
5.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140学分
6.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7.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包括:课间实验、专业实践课程、毕业论文(设计)三种类型。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要求学生修习实验和实践课程,应先修习或同时修习对应的理论课程。
(1)主要课间实验课程
大学物理实验、数字地形测量学实验等。
(2)专业实践必修课程
测绘工程专业:数据采集实习、综合实习、专业实习;
导航工程专业:综合实习、专业实习。
(3)专业实践选修课程
测绘工程卓工班:专业实践。
8.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修满专业毕业规定学分,完成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对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
测绘类包括测绘工程专业、导航工程专业。
1.测绘工程专业
专业代码:081201
必修课程:GNSS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数字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学、工程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
2.导航工程专业
专业代码:081203T
必修课程:导航学、卫星导航原理、信号与系统、惯性导航原理、卫星导航算法与程序设计、组合导航、导航电子地图
太阳集团tyc4633测绘类培养方案
备注:
1.带创字的课程为创新创业类课程。
2.带三字的课程为第三学期开设课程。
3.标注英的课程根据学生选课需要,可开设全英文课头。
4.理论课程学时计算标准:16学时×学分数;各类实验实践类课程学时计算标准:军事训练、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时=8学时×天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各类实验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学时=24学时×学分数。
二、地球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1.专业名称:地球物理学
专业名称:地球物理学
2.专业培养目标
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满足地球科学的固有发展规律和国家在资源、环境、灾害、国家安全、空间探测以及国民经济其它相关领域的重大需求,抓住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机遇,按照太阳成tyc4633“创新、创造和创业”的三创教育理念,坚持学生为本,质量至上的培养原则,培养掌握地球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并熟悉现代大地测量学相关基础理论和技术,能从事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地球科学领域及交叉学科的相关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良好人文素养、扎实专业技能、创新实践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专业拔尖人才。
3.专业平台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6门:地球科学概论、复变函数与数学物理方程、张量分析与弹性力学、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基础、C/C++程序设计、测地学基础。
必修课程:重力学基础、近代物理基础、地质学、地震学、地震大地测量学、地磁地电学
4.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140学分
5.学位授予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6.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包括:课间实验、专业实践课程、毕业论文(设计)三种类型。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要求学生修习实验和实践课程,应先修习或同时修习对应的理论课程。
(1)主要课间实验课程:大学物理实验等。
(2)专业实践必修课程:地质学实习、地震学实习、地球物理综合实习、地震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3)专业实践选修课程:环工与地震勘探实习。
7.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修满专业毕业规定学分,完成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对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太阳集团tyc4633地球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数 |
修读学期 |
备注 |
||||
总学分 |
理论课学分 |
实践课学分 |
|||||||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55.5 |
必修 28 |
110089001100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4 |
1 |
3 |
||
110089001100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2 |
1 |
2 |
||||
110089001100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3 |
0 |
1 |
||||
110089001100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3 |
3 |
0 |
2 |
||||
形势与政策 |
2 |
1-4 |
|||||||
体育 |
4 |
1-4 |
|||||||
1100730011001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2 |
2 |
0 |
1-2 |
含2周军事训练 |
|||
大学英语 |
6 |
1-4 |
|||||||
必修 27.5 |
1100850011004 |
高等数学A1 |
6 |
6 |
0 |
1 |
|||
1100850011016 |
高等数学A2 |
6 |
6 |
0 |
2 |
||||
1100850011008 |
线性代数B |
3 |
3 |
0 |
2 |
||||
1100850011022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3 |
3 |
0 |
3 |
||||
1100860011001 |
大学物理A1 |
4 |
4 |
0 |
2 |
||||
1100860011002 |
大学物理A2 |
4 |
4 |
0 |
3 |
||||
1100860011007 |
大学物理实验B |
1.5 |
0 |
1.5 |
2 |
||||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12 |
基础通识课程 |
必修 4 |
2110720011001 |
人文社科经典导引 |
2 |
2 |
0 |
1.所有学生必须修读《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 2.通识课程选修至少跨三个模块,所有学生必须选修“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和“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模块课程。 3.通识课程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修满12学分。 |
|
2110720011002 |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 |
2 |
2 |
0 |
|||||
核心通识课程 |
选修 8 |
||||||||
一般通识课程 |
|||||||||
业 教 育 课 程 72.5 |
专业平台课程 16 |
必修 16 |
3350550011070 |
地球科学概论 |
2 |
2 |
0 |
1 |
|
3140550011006 |
C/C++程序设计 |
3 |
2 |
1 |
1 |
||||
3140550011014 |
测地学基础 |
2 |
1.5 |
0.5 |
3 |
||||
3140550011016 |
复变函数与数学物理方程 |
3 |
3 |
0 |
3 |
||||
3140550011017 |
张量分析与弹性力学 |
3 |
3 |
0 |
3 |
||||
3140550011015 |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基础 |
3 |
2.5 |
0.5 |
4 |
||||
专业理论必修课程 18 |
地球物理学专业 18 |
3150550011055 |
重力学基础 |
3 |
2.5 |
0.5 |
5上 |
每门专业必修课应布置一个大的编程作业,计入平时成绩。 |
|
3150550011054 |
近代物理基础 |
3 |
2.5 |
0.5 |
4 |
||||
3150550011052 |
地质学 |
3 |
2.5 |
0.5 |
4 |
||||
3150550011050 |
地震学 |
3 |
2.5 |
0.5 |
4 |
||||
3150550011048 |
地震大地测量学 |
3 |
2.5 |
0.5 |
5上 |
||||
3150550011046 |
地磁地电学 |
3 |
2.5 |
0.5 |
6 |
||||
专业选修课程 25 |
模块1 |
3350550011005 |
新生研讨课 |
1 |
1 |
0 |
1 |
此模中带跨为学院推荐的跨学院课程,学生也可以选修其它跨学院课程,要求至少选修4学分。“新生研讨课”为推荐选修课程。 |
|
3350550011057 |
城市规划原理 |
2 |
1.5 |
0.5 |
5 |
||||
3350550011056 |
测绘法律法规与项目管理 |
2 |
2 |
0 |
5 |
||||
3350550011060 |
科技论文写作 |
1 |
1 |
0 |
7 |
||||
3350550011059 |
行业认识与职业规划 |
1 |
1 |
0 |
7 |
||||
3350320011103 |
原子物理跨 |
3 |
3 |
0 |
4 |
||||
3350320011104 |
电动力学跨 |
4 |
4 |
0 |
4 |
||||
模块2 |
3350550011062 |
网络程序设计 |
2 |
1.5 |
0.5 |
3 |
人工智能相关模块 |
||
3350550011061 |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2 |
1.5 |
0.5 |
5上 |
||||
3350550011063 |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
2 |
2 |
0 |
5 |
||||
3350550011058 |
高性能计算 |
2 |
1.5 |
0.5 |
6 |
||||
专 业 教 育 课 程 72.5 |
专业选修课程 25 |
模块3 |
3350550011101 |
地热学 |
2 |
1.5 |
0.5 |
5 |
|
3350550013102 |
地热学英 Geothermics |
||||||||
3350550011109 |
重力场理论及应用 |
2 |
1.5 |
0.5 |
6 |
||||
3350550013110 |
重力场理论及应用英 Gravity field theory and application |
||||||||
3350550011098 |
地球动力学 |
2 |
1.5 |
0.5 |
5 |
||||
3350550013099 |
地球动力学英 Geodynamics |
||||||||
3350550011100 |
地球内部物理 |
2 |
1.5 |
0.5 |
6 |
||||
3350550011111 |
专业前沿讲座 |
2 |
0 |
2 |
7 |
||||
模块4 |
3350550011107 |
现代大地测量技术 |
2 |
1.5 |
0.5 |
5下 |
|||
3350550011103 |
地震勘探 |
2 |
1.5 |
0.5 |
6 |
||||
3350550011106 |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
2 |
1.5 |
0.5 |
7 |
||||
3350550011105 |
环工与地震勘探实习 |
2 |
0 |
2 |
7 |
||||
3350550011097 |
Unix与科学计算 |
2 |
1.5 |
0.5 |
6 |
||||
专业集中实践必修课程 13.5 |
3150550011053 |
地质学实习三 |
1.5 |
0 |
1.5 |
5上(学期初) |
|||
3150550011051 |
地震学实习 |
1.5 |
0 |
1.5 |
5上 |
||||
4150550011047 |
地球物理综合实习三创 |
3.5 |
0 |
3.5 |
6暑 |
||||
3150550011049 |
地震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
1 |
0 |
1 |
5下 |
||||
3150550011018 |
毕业论文(设计) |
6 |
0 |
6 |
8 |
||||
毕业应取得 总学分: 140分 |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学分:12,占总学分的:8.6% 大类平台课程学分:16,占总学分的:11.4 % 实践教学学时:1306,占总学时(3050)的42.8% 选修课程学分:33,占总学分的:23.6% |
备注:
1.带创字的课程为创新创业类课程。
2.带三字的课程为第三学期开设课程。
3.标注英的课程根据学生选课需要,可开设全英文课头。
4.理论课程学时计算标准:16学时×学分数;各类实验实践类课程学时计算标准:军事训练、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时=8学时×天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各类实验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学时=24学时×学分数。
太阳集团tyc4633测绘工程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 |
学 分 |
|
辅修专业 |
双学位 |
|
测绘学概论 |
1 |
1 |
C/C++程序设计 |
3 |
|
数字地形测量学 |
2 |
2 |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验 |
1 |
|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
3 |
3 |
大地测量学基础 |
3 |
3 |
数字图像处理 |
2 |
|
GNSS原理及应用 |
3 |
3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
2.5 |
2.5 |
遥感原理与应用 |
2.5 |
2.5 |
地图学 |
2 |
2 |
数字摄影测量学 |
3 |
3 |
工程测量学 |
3 |
3 |
物理大地测量学 |
2.5 |
|
专业实习 |
3 |
|
数据采集实习 |
1.5 |
|
不动产测绘与管理 |
2 |
|
海洋测绘 |
2 |
|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实践 |
2 |
|
毕业论文 |
6(必作) |
|
总计 |
学生必须修满25学分 |
学生必须修满50学分 |
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高等数学A1 |
6 |
|
高等数学A2 |
6 |
|
线性代数B |
3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3 |
|
大学物理C2 |
6 |
太阳集团tyc4633导航工程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 |
学 分 |
|
辅修专业 |
双学位 |
|
导航概论 |
1 |
1 |
导航学 |
2 |
2 |
卫星导航原理 |
3 |
3 |
C/C++程序设计 |
3 |
3 |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
3 |
|
信号与系统 |
2 |
|
惯性导航原理 |
3 |
3 |
卫星导航算法与程序设计1 |
2 |
2 |
卫星导航算法与程序设计2 |
2 |
|
导航电子地图 |
3 |
3 |
自动控制原理 |
2 |
|
模拟与数字电路 |
2 |
|
嵌入式系统 |
2 |
2 |
室内定位技术 |
2 |
2 |
位置服务与实践 |
2 |
2 |
视觉导航 |
2 |
2 |
专业前沿讲座 |
1 |
|
专业实习 |
3 |
|
综合实习 |
4 |
|
毕业论文 |
6(必作) |
|
总计 |
学生必须修满25学分 |
学生必须修满50学分 |
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高等数学A1 |
6 |
|
高等数学A2 |
6 |
|
线性代数B |
3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3 |
|
大学物理C2 |
6 |
太阳集团tyc4633地球物理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 |
学 分 |
|
辅修专业 |
双学位 |
|
地球科学概论 |
2 |
2 |
张量分析与弹性力学 |
3 |
3 |
复变函数与数学物理方程 |
3 |
3 |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基础 |
3 |
3 |
重力学基础 |
3 |
3 |
近代物理基础 |
3 |
3 |
地质学 |
3 |
3 |
地震学 |
3 |
3 |
地震大地测量学 |
3 |
3 |
地磁地电学 |
3 |
3 |
地热学 |
2 |
2 |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
2 |
2 |
地震勘探 |
2 |
2 |
地球物理综合实习 |
3.5 |
3.5 |
重力场理论及应用 |
2 |
|
地球动力学 |
2 |
|
地球内部物理 |
2 |
|
现代大地测量技术 |
2 |
|
Unix与科学计算 |
2 |
|
毕业论文 |
6(必作) |
|
总计 |
学生必须修满25学分 |
学生必须修满50学分 |
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高等数学A1 |
6 |
|
高等数学A2 |
6 |
|
线性代数B |
3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3 |
|
大学物理A |
8 |
|
大学物理实验B |
1.5 |